top of page
作家相片MMTS亞洲

每週智慧410 - 2022/02/21

投資

當我問大家投資的目的是什麼的時候,相信很多投資者朋友的回答都是:賺錢,那我想反問一句:投資一定能賺到錢嗎?如果可以賺錢,那麼可以賺多少錢呢?那你現在在投資市場上賺到錢了嗎?


其實,每個人投資的目的是不一樣的,比如有的是追求高收益(賺快錢),有的是追求穩定收益(年化10%-20%之間),有的追求資產保值再增值(抗通貨膨脹)等。


不同的投資動機帶來的是不同的投資行為;不同的投資行為對應不同的投資心理。

華爾街有句古老的格言:市場由兩種力量推動,一種是貪婪,一種是恐懼。貪婪是希望能夠得到更高的回酬,恐懼是擔心錢的數額被侵蝕。


股神巴菲特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這就是心理學的逆向思維(跟大多數人想事情一樣,不就是普通人一個)。


2020年手套股讓很多人賺大錢,可是2021年這些股使很多“後知後覺”的投資者現金套牢(之前起太多,很多人恐懼,等到掉了50%的時候,很多人覺得比較沒有風險才進場,結果再掉25%)。

投資項目有週期之分。過去十年我多數投資房地產,可是近幾年,要物色到會增值或回酬6%以上的投資專案,真的是鳳毛麟角。這在很多國家的發展過程有跡可循。


在經濟成長快速時,很多人變有錢,然後買房子;可是經濟穩定下來後,房子也買了,需求就減少,增值幾率就低了。(除非是年輕人剛入社會,買來自己住,非投資)


近幾年我把一些手頭上的房地產脫手,轉向穩定性的金融商品,回酬比房地產更高。


其實市場上流動現金的數額非常龐大,房地產又不被看好,所以就出現很多詭異的投資專案,每個月給兩至三個巴仙的“金融商品”大行其道。


我曾經投資信託基金,兩年後賣掉,虧了20%,從此以後“金盆洗手”。最近認識一位元朋友,也是在銀行投資信託基金,虧了一百萬令吉(純屬個人事件,非破壞某行業)。


近幾年認識一些“內行人”,跟他們一起做另類的投資,例如私下配股(private placement)和Pre-IPO(一般人接觸不到)。這些相對比較穩,不必到公開市場上買。


由於一些人沒有上述的機會,有公司推出一項投資組合,以集資的方式去購買私下配股和Pre-IPO,讓沒有這種門路的投資者也可以參與,給出可觀的回酬。


在先進國的金融市場裡,更是百花齊放,太有創意,投資銀行想出一些垃圾債卷賣給投資者,最後在2008年導致美國次貸風暴。


馬來西亞的金融市場(非銀行和保險),都是由證券監督委員會(Security Commission)管轄,市面上很多集資的專案其實都沒有獲得SC的批准。


房地產投資除了收租之外,還可能有增值,所以6%的租金回酬是可以接受的。但金融投資沒增值的機會,我會以10%回酬為標準(信託不是投資)。


要做投資的話,當然就要提高收入,不然只是區區的幾千元,回酬10%的商品,十年也看不到很大筆數額,不能提早退休。今年的目標就是要以賺取傭金為我們的任務。


您的人生導師

拿督蔡明敏

91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コメン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