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七)】
為美好將來投資
投資的一個定律就是回酬越高,風險也相對的高,如果能夠找到風險低,回酬不錯的項目,肯定就是最佳的投資。
每個人的風險承受度(risk tolerance level)不同,不能接受風險的人就只好把錢存在銀行裡(也是有風險,所以才有最高250千令吉的PIDM保險)。喜歡高風險的人會拿錢去投資外匯,甚至金錢遊戲(其實這些項目已經不是投資,更像賭博)。
投資者必須懂72定律,不然錢放在銀行是不明智的。
72定律告訴我們錢翻倍的時間要看利息有多高。如果年利率是6%,拿72除6,得到12。也就是一令吉在12年後會變成兩令吉。如果利息是2%的話,就是要等36年。
用現實生活來解釋比較容易明白,就是現在一片印度煎餅是一令吉;如果把一令吉存在銀行,你的錢在36年後會變成兩令吉,數字上你有比較多的錢,可是兩令吉到時可能買不到一片印度煎餅;這是因為通貨膨脹高過年利率。
馬來西亞的金融市場小,所以金融商品種類不多,複雜的商品需要詳細的解釋商品的特徵和風險,反而沒有市場。
馬來西亞的投資者可分為城市和小鎮兩種。城市的比較喜歡流動資產(liquidasset),例如股票和基金,要脫手比較快。小鎮的投資者對棕油園和土地比較熟悉,所以多數都會做這一方面的投資。
房地產投資當然是大城市如吉隆玻,檳城或柔佛巴魯比較有前景,主要是因為租約需求比較高,資本受益(capital gain)的幾率比較高,二十年後價值增加一倍的可能性也比較高。
為什麼時常會聽到有人投訴說他們每次投資什麼,什麼就跌?其實這跟命水無關,跟個人的性格有關。
“S”的性格是保守,任何事情都要等一切明朗化後才開始做決定,例如買股票要等到很確定這間公司宣佈拿到某項政府工程,能夠帶來多少盈利後,股價已經漲了之後,才決定進場。
這是“包死”的做法,股票的價位不是看現在,而是看未來三五年。如果我們能夠看到未來,就肯定發達,例如十年前有買蘋果,騰訊;或新冠肺炎疫情開始肆虐(2020年初)時有投資任何手套股,都有300%-400%的回酬。華倫巴菲特幾十年前就看好一些股票,到現在都沒賣。
最近幾年由於我們投資項目不多,很多人手頭上又有閒錢,頭腦轉比較快的商人就推出“眾籌”和“私募基金”這一類國外“大咖”在玩的專案,到目前還沒有看到成功的個案。
2019年就有“肥肥X”餐館推出“眾籌”的概念,投資者只要三千令吉就可投資,每年回酬12%。2020年9月就宣佈倒閉,所幸牽涉的數目不大,可以想像這些多數是沒讀書的投資者。
我個人屬於中長期投資者,所以房地產是我的首選,通常五到十年,有50%-100%的回酬就賣。簡單,容易,有效及可複製。
如果覺得要學投資很複雜,最簡單的做法就是設立“現金信託”戶口,每年拿5%-7%的回酬;或有小孩,每年放三萬令吉設立“教育信託”。
您的人生導師
拿督蔡明敏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