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四)】
亞洲人和老外對置產有很大的落差;我們一定會買一間自己住的房子,老外覺得幹嘛要固定住一個地方,租房子比較伸縮性,想搬就搬。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說屋子每個月要付的房貸和租金幾乎是一樣的數目,可是二十年後這間屋子是自己的,不是替別人供屋子。
也因為大家有這種想法,需求就增加,屋價也會跟著漲。相反的,老外不買屋子,所以需求少,屋價幾乎不會漲,但因為租屋子的人多,所以當房東都有10%的可觀回酬(未扣稅)。
在大城市的屋價20年漲一倍是很正常的事;例如吉隆玻或八打零以前價值五十萬令吉的排屋或公寓現在賣價超過一百萬令吉很正常。
如果想買屋子,每個月的房貸需要預算多少?一般來說不能超過收入的40%。如果年齡較大,房貸的期限少過二十年,屋價最好不要超過三年的收入。
之前有談到35:35:20:10做為一個準繩;35%的收入為家庭開銷,35%供房貸,20%儲蓄和投資,最後10%是獎勵自己。
如果在屋價更高的地方像香港和新加坡,超過一半的收入拿去供房貸很普遍。
很多從業員沒有買屋子的經驗,不小心就會因為發展商推出特別優惠而中招;這代價未免太大了,不像買錯衣服,丟掉算了。
屋子的價錢貴或便宜不是由我們來決定,而是決定於市場力量(market forces)。如果是一個新的案子,發展商不會笨到隨便賣。他們一定會做很詳細的市場調查,做同一區屋子價錢的比較,他們案子的優點和缺點,設施等來決定價錢。
時常會聽到專家說買房地產最重要是地點,可是什麼因素決定好的地點?
交通四通八達,要上高速公路或上班很方便,例如滿家樂(Mont Kiara)的房子賣點就是靠近吉隆玻,也是外國人在吉隆玻上班的首選地點。
附近有很好的生活機能,例如華小,購物商場,醫院,公園等。成熟的地點如八打零就是典型生活機能很好的地點,這裡應有盡有。
社區規劃和環境;例如在回家的路上能否看到非法屋子;例如Setia Alam就是屬於這種有很好規劃和環境優雅的地方。缺點就是離吉隆玻太遠了,除非在附近上班就無所謂。
居民的族群比例;例如莎亞南(Shah Alam)的居民以馬來人居多,雖然有很好規劃,交通也很發達,但是屋價過去十年不變,因為對華人來說,哪裡的生活機能不好,吃肉骨茶必須開車到巴生或八打零。缺乏華人“爭先恐後”購買,屋價就不會漲。
理財的目的就是要把所掙到錢做最好的安排,希望能夠早一點達致財務獨立,生活穩定;瞭解錢的分配比率會讓我們提早達標。
如果你發現到比率跟這裡所建議的不同,你可以採取步驟慢慢做調整,或更好的話就是增加收入;例如你收入的35%不足夠生活開銷,增加收入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您的人生導師
拿督蔡明敏
Comments